Search


#丹在多倫多|《小丑》(Joker)

導演|陶得菲利普撕 Tod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#丹在多倫多|《小丑》(Joker)

導演|陶得菲利普撕 Todd Phillips

甫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最佳影片的《小丑》,或許是多了這份包袱,在多倫多首映後的評價反而比較沒那麼一致大好。然而,《小丑》毋庸置疑是今年製作最精良的電影之一,汲取了漫畫原著的養分,並完全開出自己的一條路線,《醉後大丈夫》導演的強勢回歸,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。

故事雖然是描述惡名昭彰的小丑,但沒有直接改編自漫畫的情節。導演與編劇比較像是架空了一個平行的高譚市,去述說一個當代都會極為寫實的社會底層經驗。整齣電影,我們就是在觀看一個被社會遺棄的精神病患,如何一點一滴被黑暗吞噬、終究成為了連觀眾都無法為之護航的怪物。

這是一部私密的、探索心理疾病和社會底層掙扎的起源故事。對我來說,很難去跟希斯萊傑的小丑比較,因為希斯萊傑是成功扮演一個荒唐的狂人,而瓦昆菲尼克斯則是慢慢退去他的層層武裝,逐漸揭露他底層最真實的自我。他不是「成為」小丑,而是他本來就是,只是現在才揭示。

瓦昆完全讓人五體投地,他的那個詭譎笑聲讓人頭皮發麻(看完兩天了還是會不時想到)、感到無比悲憫,眼神、舞蹈的舉手投足都充滿了自我解放與再無任何可失去的苦毒怨恨。奧斯卡影帝應已是囊中物。

攝影與燈光設計,以及配樂和音效,都非常厲害地塑造出一個陰鬱慘綠的世界。配樂的存在感很大,重複性的小三度大提琴動機成了小丑的主題,再加上定音鼓的底韻,直到最後角色完全蛻變完成,大量的銅管樂再一齊加入烘托到最高點。

這部片比預期中更慢火燉煮、聚焦也更窄小,細緻的心境探索優先於轟轟烈烈大場面,也因此熬煉出一個更加吸引人的角色。透過捨棄漫改作品常見的那種帶有安全距離的異想世界、反而改走寫實路線,更能讓觀眾融入在其中——我們任何人都可能是小丑。弱點大概是劇本,當中想要探討的社會控訴與階級反思的部分,並沒有期待的尖銳或深入(甚至有點說教意味),而故事的劇情發展也沒有太驚艷之處。

「我曾經以為我的一生是一齣悲劇,但我後來才發現,其實是一場鬧劇。」

-

#多倫多影展 #北美首映
#更多第一手影展消息請追蹤Instagram


Tags:

About author
哈囉大家好,歡迎來到【丹眼看電影】,我就是那個丹。 原本此專頁的英文名要取作 "Dan Cinema",沒想到臉書上有個遙遠的陌生人,姓氏就叫做 Dancinema ,也因此這個網址就被註冊掉了。轉念一想,改以法文的 "Dans le Cinéma" 為名,意思是「在電影院之中」,好像也蠻有意境的,而且法文就是潮。 近幾年網路上厲害的影評寫手們早就多到數不清了,但我不想走太文青的路線,我沒有太多電影基礎知識或文筆訓練,我只想用我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最近看片的心得。另外就是仗著自己的一點語言能力優勢,以及宅宅的個性,每天都掛在國內外各大影視網站。與其自己獨享,不如將一些有趣的消息分享給大家。 我個人是比較專攻歐洲三大影展跟美國好萊塢的片,藝術片跟商業片都喜歡。至於國片、中國片、日韓片及東南亞等地區電影,我會努力攝取,但主力不會放在這邊。 總之希望可以創造一個影迷影痴的舒適圈園地,邀請你一起加入。然後也希望不要三個月後這裡就雜草叢生。請大家多多指教,讓我們一起切磋討論、一起享受電影吧!
丹眼看電影,全心感受光影之美 電影評論|影壇消息|影展動態|獎季分析
View all posts